服務熱線
021-69973262
在新一輪工業革命的競技中,已經處于工業化中后期的中國,必須加快實現提供業由大變強的發展目標。提供業由大到強,不僅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和發展的內在規律,更是現實的迫切需要。加快提供強國建設,不僅是時代賦予提供業的歷史使命,更是適應中國國情的戰略抉擇。
提供強國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從提升競爭力、增強綜合國力、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,適時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,是關系我國未來長遠發展的一項重要決策。在提供強國戰略即將發布的關鍵節點上,對其重要性的認識也應提上日程。
實施提供強國戰略,是應對競爭格局的必要選擇。金融危機以來,歐美發達國家紛紛推出“再工業化"戰略,力圖搶占競爭的制高點。美國制定了先進提供業國家戰略計劃,德國推出了“工業4.0"戰略,日本發布了提供業競爭策略,加強對先進提供業前瞻布局。與此同時,新興國家也將提供業列為立國之本,希望利用成本優勢實現工業強國的目標。隨著提供業發展格局的深刻變化,我國提供業面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“前后夾擊"的雙重挑戰。中國要在新的格局中勝出,唯有加快實現提供業由大變強。
實施提供強國戰略,是搶占新一輪產業制高點的需要。新一輪工業革命不斷催生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業態、新模式。科技創新正在推動人類社會供應、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革。特別是信息技術和提供技術的融合,大數據、云計算、3D打印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技術的重大突破,對提供業供應方式、發展模式帶來顛覆性、革命性的影響,并將重塑提供業發展格局。誰抓住了科技革命的機遇,誰就能掌握發展的主動權。我國已經錯過兩次工業革命的機遇。面對新的歷史機遇,我們沒有理由再一次錯過,必須發奮進取、有所作為。中國要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,唯有加快實現提供業由大變強。
實施提供強國戰略,是實現兩個百年夢想的重要保障。十八大提出了“兩個一百年"的奮斗目標。工業是我們的立國之本。歷史經驗反復證明,工業始終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所在。實現中國夢、強國夢,其核心要義是國家實力要強。其中,既包括國防實力,也包括經濟實力。而經濟實力的核心是提供業。提供業是一個國家的核心和主體,是國民經濟的支撐和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,zui能體現國家的實力。發達國家在完成工業化任務后也沒有放棄提供業,依然在提供業處于主導地位。提供業強國仍然集中在發達國家。中國要成為真正的經濟強國,唯有加快實現提供業由大變強。
提供強國戰略的編制,承上啟下脈絡清晰。裝備提供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、戰略性產業,一直受到黨中央、國務院高度重視。30年前,1983年7月12日,國務院頒布了《關于抓緊研制重大技術裝備的決定》,即國發110號文。自此,我國重大技術裝備研制上升為國家戰略,自主化征程開始起步。此后,黨的十六大、十七大、十八大都把振興和發展裝備提供業提到了十分重要的高度。發展裝備提供業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國策,提供強國戰略應運而生。